辅政教育

网站公告:
  • 卫生系统面试辅导:正解医患关系

  • 信息来源:浙江省公务员考试网    浏览次数:    最后发表时间:2014-03-03
  • 0·25”温岭杀医血案在1月27日宣判,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一审判处被告人连恩青死刑,剥夺政治权利终身。

      锤音刚落,黑龙江省再次发生血案。2月17日,齐齐哈尔市北钢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孙东涛被杀。一个名叫齐洪生的19岁患者用一根50厘米长的铁棍行凶。齐洪生目前已被刑事拘留。

      事实上,最让医务人员无法理解和伤怀的已经不是一起起伤医或杀医事件,而是悲剧之后,医务人员并没有得到公众、网友浙江省公务员考试网(http://www.zjfzgwy.com)的同情与声援。

      法律可以将一两个偶尔举起凶器的患者绳之以法,可是当公众中的多数对医务人员极度不满意、甚至“同仇敌忾”时,试问该怎么办?

      丛林逻辑不宜医患关系

      业内共识是:医患关系不好,原因是卫生政策与体制问题。不过,如果医务人员不能意识到自身的问题,即使我们“全民免费医疗”,医患关系也不会彻底好起来。

      一些医院对医患纠纷只是简单“对症下药”,一罚了事。甚至为了减少纠纷,而以“消极保护”思想扭曲“医道”。前不久,我在一家三级医院发现, 《手术同意书》已改名为《手术志愿书》。再仔细看患者签字栏,几乎都以“要求”二字开头,“要求切除双侧卵巢”“要求输血小板”等。这让我想起某位著名医 学专家此前在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上说:“今天,我们的医生已经不会给患者看病了,因为他们的脑子里面为了减少纠纷只记得两句话:‘可查可不查的 一定要查,可救可不救的一定别救’。”话音刚落,下面居然掌声一片。医生们为什么鼓掌?因为这样说很解气。

      如此“看病”,似乎可以对医生起到一种“消极保护”作用。但是,很快地,你会发现《志愿书》和“要求”并不能减轻一丝医务人员对患者应尽的法律 责任,反而会令医患关系变得对立、疏远甚至冷漠。这种“消极保护”将会造成滥开检查、推诿急危患者的现象屡禁不止,并最终导致医患俱伤。试想,年近九旬、 一身疾病,已经成为“易碎品”的你,在这种可怕的“消极保护”之下,将很难找到愿意接收你的医院,因为害怕稍有闪失,万一说不清楚死在医院里。

      这些年,行业内的不正之风屡禁不止,和卫生行政部门的指导思想有关。由于政府补偿机制不到位,所以政府对医院有愧,便在行政管理上睁一眼闭一 眼,加之管办不分,导致政府行政威慑力很难震慑公立医院和医生。于是,“对不起患者”的事情屡见不鲜,愈演愈烈。面对患者需求不断提高的医疗行业,非但不 是迅速转变医疗服务模式与观念,反而遵循了一种“丛林逻辑”——“你对不起我,就别怪我对不起他”。医务人员将一些困难和问题转嫁给了患者。

      在这种逻辑下,“商业利益”成了医疗行业的“朋友”。更有甚者,滥用药物已经突破了不得“图财害命”之道德底线,更遑论医生之道德底线。我想,这可能才是今天医生越发感觉职业幸福感下降,缺少基本尊严感的关键。

      以帮助患者为行医目的

      一位美国学 者在国内某知名医学院讲学中,曾给中国的医学博士生们提出一个问题:“从医学角度请回答,人是由什么组成的?”学生们不约而同地答:“细胞”。美国学者紧 接着提问:“那么从医学角度请回答,狗是由什么组成的?”学生们又不约而同地回答:“细胞”。安静片刻后,课堂里一片笑声。

      改革开放30年来,医学界最大的改变是什么?是“人”。中国人、中国患者发生的最大改变不是他们的生物属性,而是他们的社会属性。如果用“细 胞”代表人的生物属性,那么“权利”便可以代表人的社会属性。这就是美国学者发问的真实动机,他在用一个简短的问答证明中国医学教育的最大问题所在。

      这些医学教育基于生物医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医学博士生们,在大学里,从高数、物理到解剖、组培,是用培养科学家的方式被培养;在医院里,又用考核 科学家的指标被考核,从英文水平到SCI论文的发表。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医务人员无论如何早起晚睡,也无法满足今天患者的需求,医务人员也一定会倍感力不 从心。

      实际上,如果当医务人员把“治病救人、救死扶伤”作为行医的唯一目的,就会发现工作如同一场赌博,要么成功、要么失败,而最终一定以失败作为结 局。因为几乎所有的患者最终都要死在医院里。更为可怕的是,如果当医务人员把“治病救人、救死扶伤”作为行医唯一目的,会发现工作结果是自己不可操控的, 不可决定的,哪怕是轻微的疾病,都不能对患者做出治疗结果的承诺,因为那是你不能确保的。如果医生换个角度,把“帮助患者”作为行医的目的,作为医学之新 目标,就不会有失败。

      “帮助患者”本身也包括了“治病救人”。更为重要的是,在“帮助患者”的过程中,医务人员一定会获得比“治病救人”更大的成就感和幸福感。哪怕 面对一个胰腺癌晚期的患者,如果从“帮助患者”的角度,你会发现可以减轻他的痛苦,可以提高他的生活质量,可以帮助他战胜对“死亡”的恐惧,甚至可以满足 他临终前的最后一个小小的心愿。

      建立朋友式医患关系

      教师、律师、记者、公务员和同行,没错,正是这五类“学习型患者”经常惹医务人员生气,是医务人员平时最不喜欢的患者职业, 因为,他们不仅有强烈的求知欲望,更有极强的求知能力,而且他们经常挑战医生的权威与傲慢。

      患者可以在诊室外用手机搜索医学专业知识,互联网已经使得医务人员对专业知识垄断的年代结束了。随着社会的发展,有越来越多的患者开始加入到学习型患者的队伍中。

      而医务人员仍然习惯于“父权式医患关系”:比如,我为你好,你听我的,不要问那么多问题,按我说的做就是了。“父权式医患关系”实际上已经结束了,唯有“朋友式医患关系”——基于共同参与的学习与讨论,可以令“学习型患者”满意。

      法律上“知情同意”制度完全没有保护医务人员的作用,而今天绝大多数的临床医生却还在将其理解为“免责”“保护医生”或“走个程序”“负担”, 少有医务人员将“知情同意”上升到教育病人的高度去看待和重视,这也正是为什么这些年让病人签字越来越多,而纠纷也越来越多的主要原因。

      展望国际上医学的发展方向,面对“学习型患者”,国外医务人员选择的是“主动改变”:运用多媒体课件、VCR录像、App应用软件大幅度降低工作量的同时,又提升了教育患者的效果,而国内医务人员却还在抱怨和责备患者要求越来越高,越来越难伺候。

      媒体是友是敌?

      “媒体是医院最好的朋友。”听到这句话,很多卫生行业的管理者都会一头雾水。这些年,中国卫生行业的管理者几乎都视媒体和记者为洪水猛兽。

      因为屡有爆出,有的医院将无名氏患者放置在其他医院门口,有的医院将欠费仅百余元的重病残疾患儿强行送回家里,有的医院则将交通肇事的受伤流浪女遗弃在树林中, 有的医院将无人认领的死胎尸体丢弃在河中等新闻事件。当然,所有的当事人又似乎有道不完的委屈与无奈,似乎让我不得不认为他们也是受害人。我曾经问过很多 的医院管理者,遇到这种问题该怎么办,他们的答案几乎千篇一律,首先想到的是政府,碰壁之后便会想到继续治疗,但可以考虑“保守治疗”。

      改革开放30余载,中国社会最大变化乃“市民”力量之崛起,这是政府力量之外的一股不可小觑的社会力量。由此,也提示卫生行业领导干部的思维模 式必须跟上社会发展的变化,真正做到与时俱进。管理者们必须明白,媒体是当今中国医疗卫生行业沟通政府与社会力量的有效途径,医疗机构中有许多需要帮助的 弱者,而社会上更有许多希望帮助别人的好心人。医疗行业必须拆除思想深处的行业之墙、医院之墙,将“帮助患者”作为超越“救死扶伤”的新行业目标,才可能 自己想出解决各类困难与问题的方法。

      中国的医疗机构总觉得慈善离他们很远,就是因为思想深处还在将医院当企业办,而非公益慈善机构。实际上,慈善就该在医院处处可见,医疗机构应当 有专门的部门、专人负责这些工作,决不能把医院的职能简单限定于“治病救人”。20张床配一个保安,一定不如20张床配一个社工或者志愿者有效。医院必须 行动起来,可以和媒体开设定期的慈善专栏、大爱栏目;可以聘请当地的知名企业家成为医院的理(董)事会成员;可以设立专门的社工部向社会招募志愿者和爱心 人士;可以向所有社会上的慈善组织、草根组织、爱心个人敞开大门;可以设立慈善感恩墙,将帮助别人的人和受帮助者的名字都镌刻在医院的建筑物和围墙上;可 以设立小额扶助基金,允许医务人员对特别困难的患者免收、减收医疗费用;可以通过院内的规章制度,将患者剩余药品送给特别贫困的患者使用,等等。

      这些年处理不好医患关系,其主要原因就是卫生行业在价值观和思维模式上出了问题,将医患对立起来去想解决问题的方法,结果毫无建树。如果价值观 和思维模式不改变,想出来的所谓方法也是没有用的。因此,医疗卫生行业在作任何决策时,真正应当从患者的最大利益出发,以患者为中心,将患者的疾苦、困难 放在第一位。

  • 关闭本页】 【返回顶部】 【打印此页】 【收藏此页
  • 相关内容:


    Copyright © 2017 版权所有 凌华辅政教育 www.zjfzgwy.com  备案号:浙ICP备13006442号 
    电话:0571-89839908(杭州)0579-82887768 (金华)13336143337 地址: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骆家塘浙师大科技楼
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