辅政教育

网站公告:
  • 半月谈评论(2014年1月20号)

  • 信息来源:浙江省公务员考试网    浏览次数:    最后发表时间:2014-01-20
  • 重拳反腐零容忍 
    腐败现象如同侵入党和国家肌体的病毒,决不能掉以轻心。坚决反对腐败,防止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腐化变质,是我们必须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再次强调,“反腐败高压态势必须继续保持,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。”

    十八大以来,中央在惩治腐败问题上态度坚决,坚持有腐必反、有贪必肃,“老虎”、“苍蝇”一起打,对于触犯国家法律和党的纪律者,一查到底、绝不手软。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腐败,一批大案要案得以查处,形成了对腐败分子的高压态势。事实证明,党纪国法面前没有例外,我们党言出必行、说到做到,以重拳反腐的实际行动,构筑起惩防腐败的“高压线”与“防火墙”。

    也应看到,尽管反腐败工作成绩卓著,赢得了群众广泛认可,但滋生腐败的土壤仍在,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复杂,一些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影响恶劣、亟待解决。反腐败斗争有着长期性、复杂性、艰巨性,是一场持久战,绝不可有松口气的想法。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,增强宗旨意识,使领导干部“不想腐”;强化监督管理,严肃纪律,使领导干部“不能腐”;坚持有腐必惩、有贪必肃,使领导干部“不敢腐”。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,以猛药去疴、重典治乱的决心,以刮骨疗毒、壮士断腕的勇气,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。

    “贪似火,无制则燎原;欲如水,不遏必滔天。”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,一些人在腐败泥坑中越陷越深,一个重要原因是组织在其出现违法违纪苗头之时,提醒不够、批评教育不力,甚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。如此网开一面、法外施恩,表面上“保护”了干部,实质上掩盖了问题,以至于积弊渐深,最终积重难返。坚持抓早抓小,有病马上治,对党员干部身上的问题早发现、早提醒、早纠正、早查处,才是对党的事业真正负责、对党的干部真正爱护。

    每一个党员干部也需要牢记,“手莫伸,伸手必被捉”。只有警钟长鸣,才能警笛不响,置身改革发展的时代大潮,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尤应心存敬畏而不是心存侥幸,正确对待权力、谨慎使用权力。“见善如不及,见不善如探汤”,保持高度的敏锐性和洞察力,分得清善恶、辨得出真伪,才耐得住寂寞、站得稳脚跟,不断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,炼就金刚不坏之身。

    “对腐败分子,发现一个就要坚决查处一个。”惩治腐败事关民心向背,中央一再重申,党内绝不允许有腐败分子藏身之地。把反腐之剑高高举起,把反腐之网织密织紧,涵养廉洁奉公的政治品格,培育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,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会越来越紧密,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就会越来越牢固。
     

    地方两会,细节见新风 
    新年伊始,2014年全国地方两会陆续拉开大幕。作为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部署改革之后的第一次地方两会,本次两会,各地如何绘制改革和发展的“路线图”引人关注。与改革创新、稳中求进的主基调同样被热议的,还有地方两会现场万千细节中传扬的新风尚、新做派。

    一是节俭办两会成为主旋律。在北京两会上,会议驻地鲜有彩旗、红地毯、鲜花绿植等装饰,用餐提倡“光盘”,会议间多采用信息化手段,减少简报印刷数量;在辽宁人代会会场、代表团驻地,不再摆放花草绿植,不铺设迎宾地毯,不悬挂气球条幅;重庆则取消了大会会场的乐队迎宾和奏乐;湖北代表委员驻地的迎宾地毯不见了,房间也取消了水果和点心;山东在会场外设立集中饮水处;青海则决定压缩列席人员……实在,省钱,成了地方两会不约而同的选择。

    二是令行禁止成为好示范。去年年底,中共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《关于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有关事项的通知》,“公务活动参加人员不得吸烟、敬烟、劝烟”的规定很是醒目。今年的浙江两会马上对此进行响应,在开会期间,省人民大会堂、代表团驻地会场、驻地餐厅,所有的公共场所全面禁烟。此外,南昌济南等地方也都倡议打造“无烟两会”。往年全国两会上屡有代表委员建言“两会禁烟”,今年看来,这样的呼吁恐怕真要在令行禁止中成为历史了。

    三是强调议事效率乐于唱主角。横幅招展,纸牌高举,彩带、丝巾飘扬……这是15日下午广东省政协会议的即席发言“抢唛”大会现场。有人靠创意,鲜艳外套、横幅纸牌已是“常规动作”,今年流行“马上有……”系列图画,有政协委员就打出彩色“马上有唛”,果然抢唛成功;也有人靠毅力,政协委员罗活活坚定举着写有“老人”二字的纸牌近两个钟,也得到主持人青睐。地方两会上,敢说敢言、直面议题的越发多了。

    少了些轰轰烈烈,多了些实实在在;少了些繁文缛节,多了些勤俭节约。地方两会上的细微变化,既是庙堂之高的风向标,也是江湖之远的新气象。中国有句老话,“风成于上,俗行于下”。地方两会上的好作风、好文风,是新一届政府施政以来,一以贯之的严苛制度的“量的积累”,更是反四风、转作风后“质的飞跃”。

    治空气污染,最有力手段还是立法 
    《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(草案)》的亮点包括责任明确、处罚有力、操作性强等等,为污染防治提供更强力的法律支撑。

    备受社会关注的《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(草案)》(以下简称“草案”)18日提请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审议。此前,该草案曾公开征集民众意见。

    大气污染,如今已经成了北京最大的民生问题。这几年来,随着污染的升级,北京市在治理空气污染上的手段和措施,也在不断升级,但要看到的是,这些行政手段和措施,是无法代替法律的。治理大气污染,最有力的手段还是立法。

    立法,相对于单纯行政手段而言,有着诸多的优势。例如,法律的稳定性,远较行政手段强,大气污染防治上升为法律,将有助于保证治污力度不会因为官员人事变动而受影响;法律的制定往往比较系统,囊括方方面面,相比较而言,行政措施往往比较零散;通过法律的授权,让执法者有法可依,同时法律可对执法者本身进行督促约束。

    可以看到,正在接受审议的“草案”,有着诸多的亮点。

    首先,“草案”抓住了“总量控制”这一核心,厘清了不同行政部门在治污中的责任,要求对市和区、县部门的治污进行考核评价,这有利于避免各部门在执法中推诿扯皮的现象,建立起分工明确的治污责任制。

    其二,“草案”对于许多污染防治的措施,规定非常之细。如要求“施工车辆经除泥、冲洗后方能驶出工地”;提倡“停火三分钟以上熄火”;外地车进京先“进行排放污染检测”等等。这些使得“草案”全面细致涵盖到所有治污领域,让机关、企业、居民个人知道自己应该为大气污染防治做些什么,体现出很强的可操作性。

    其三,“草案”加大了对违法排污的处罚力度。比如,对于饱受市民诟病的违规露天烧烤问题,可处两千元以上两万元以下罚款,而在最初公布的“草案”中,此一处罚的上限只有五千元。另外,“草案”对恶意违法、多次违法加大了处罚力度,特别规定了加倍处罚和上不封顶的处罚条款。从中,不难看出“草案”意图通过重罚,抬高违法成本,对违法排污进行有效震慑。

    其四,“草案”鼓励公众监督,严惩行政不作为。规定如果接到公民对污染大气环境行为的举报不依法查处,或者不公开大气环境相关信息,就要由行政监察机关责令改正,相关责任人员将面临行政处分甚至追究刑事责任。正所谓治污先治官,严厉的事后追责,将能有效防止相关部门工作懈怠,保证治污的效率。

    责任明确、处罚有力、操作性强……总体来看,“草案”改变了大气污染防治滞后于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,为污染防治提供更强力的法律支撑,积极回应了市民对于治污的期待。不仅如此,北京通过地方立法,在大气污染防治上进行探索和尝试,还能为国家层面修改大气污染防治法提供参考,有力推动全国范围内的治污减霾进程。

    [独家]命令年轻人让座的本位心态 
    如今搭乘公共交通工具,如果遇到老年乘客,就不免遭遇尴尬乃至道德风险。

    前两天,在武汉的地铁上发生了这样一幕:一个60多岁的老汉,一上车就拍醒一个熟睡中的女孩,大声说:“快起来,我要坐。”女孩一头雾水:“你干吗?”老汉又嚷:“起来,我要坐。”女孩生气了:“你要座位不能好好说话吗?”老汉也激动了:“你爹妈没教你尊老爱幼吗?没教养!”

    这种事自然不止在武汉有,在别的地方也有;不止在地铁上有,在地面公交车上也有。年轻人没能在熟睡中给老年人主动让座固然要被骂为“没教养”,就是主动让座但行动不迅捷也要遭老年人训斥。如果说给老年人让座是一种美德,那么没让座或没及时让座,就是素质低下、道德不堪吗?坐个车、让个座也关乎道德,也要接受居高临下的道德审判。

    “快起来,我要坐。”这话虽出自老年人之口,也使人觉得蛮横无理。凭什么用命令的口气要别人给自己让座呢?无非是凭年纪。年纪一大,仿佛就自然而然地跻身被尊之列了,又仿佛一切比自己年纪小的人都要无条件地向自己致敬。尊老总不能说错,但如果越年高就越应受到尊重,那么大家都不必比品行、比贡献,只要比谁活得长就可以了。这当然是昏话,连孔子都说:“幼而不孙弟,长而无述焉,老而不死,是为贼。”历史上的贾谊、王勃都天不假年,他们得到的尊重绝不少于比他们活得更久的人。

    以为年纪大就有勒令别人让座的权力,大约是把尊老绝对化了。一个人老了,只表示他“去日苦多”,如何能因此证明他就比年轻人更有道德优势,或者他就有了道德制高点呢?倚少卖少固然不好,倚老卖老就对吗?孔子说“君君、臣臣、父父、子子”,向来被视为维护封建等级而受到批判,但孔子也许只是在说,做君、父的要像君、父的样子,做臣、子的要像臣、子的样子。那么,是不是也可以说,做长辈的要像长辈的样子,做晚辈的要像晚辈的样子?不像样子的长辈,又有什么理由指责不像样子的晚辈呢?年轻人没让座或不让座,或许和“教养”有关,老年人强迫年轻人让座就不只是“教养”问题。若有替他人父母代行教育之责的热情,又岂能不懂善可劝而不可强的常识?

    在数以亿计的老年人中,被人们讥为“为老不尊”的毕竟是少数。很多老年人非常体谅现在的年轻人工作、生活不易,即使外出,也主动错开上下班高峰,遇有年轻人让座还加以婉拒。在另一面,主动为老弱病残孕让座的年轻人也绝非少数。我国早已进入老龄化社会,专家预计2050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达到总人口数的三分之一。这样一个群体日益庞大的社会主体,其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必将对社会的发展和走向产生重要影响。让座事小,可以喻大。在这个意义上,梁启超著于1900年的《少年中国说》,不仅年轻人要读,老年人尤有重温的必要。
     

  • 关闭本页】 【返回顶部】 【打印此页】 【收藏此页
  • 相关内容:


    Copyright © 2017 版权所有 凌华辅政教育 www.zjfzgwy.com  备案号:浙ICP备13006442号 
    电话:0571-89839908(杭州)0579-82887768 (金华)13336143337 地址: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骆家塘浙师大科技楼
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